寫在前面
學期課程接近尾聲,期末考試臨近,最后一周好幾個老師讓上交幾千字的結課大作業,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一周內要碼的字比一學期還多,又到了要熬夜通宵的日子了。
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快速找到信息、提煉觀點,完成一篇感動老師的優秀作業呢?
今天CC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的,記得要分享給你們小組的成員一起讀哦~
最后偷偷的告訴你:學會這個方法,不僅不用擔心期末考試成績,就連面試必問的為什么選擇這個行業你都知道怎么準備了,從此輕松拿到offer、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贏娶白富美
文章來源:張良計,已得到授權轉載
今天分享的是找資料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不僅適用于工作,同樣適用于在學校里的各位同學們。
我之前一直做策略分析的工作,經常需要對一個行業或者現象找尋大量的數據和資料,因此總結了一些經驗撰寫成此文,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下面進入正文。
..........01 信息渠道..........
我個人的心得是找行業或者調研資料時遵循以下的順序:
a.行業協會/網站/學術論壇;
b.戰略咨詢公司/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
a.行業學術協會/網站
通常而言,每一個行業都會有其協會或者學術組織,定期會發布一些針對整個行業的調研報告。他們出具的報告面向的是全行業的從業者,因此內容會非常龐雜,如果你是想初步淺顯地了解行業概況的話,我會首先推薦先閱讀這些內容。
譬如在互聯網領域,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每年都會出具一份《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為所有互聯網從業者提供了及時的數據信息更新。
《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
CNNIC網站
再比如在汽車行業領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網站也會有非常詳實的統計數據,幫助你了解這個行業的大致情況。
這些都是能夠幫助你簡略迅速地了解一個行業概況的重要渠道,并且由于大多數行業協會組織的背后是國家部門支持,并不涉及到相關的利益群體,因此數據和信息相對而言更加可靠。
通常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中國+XX(行業名)協會,第一頁跳出來的依次點進去看,域名后綴帶有org的,網頁長得最丑的那個,就是正牌沒錯了。
當然,也并不是每一個行業都能輕松地找到這些組織網站的資料,這就進入到下面一個重要的信息資源渠道。
b.戰略咨詢公司/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
戰略咨詢公司和調研公司的網站上也會經常發布一些行業洞察報告及研究成果文章等等,并!且!都!是!免!費!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找不到資料了噢~~~~~
我個人推薦的幾個戰略咨詢公司和調研公司如下:
麥肯錫;
貝恩咨詢;
波士頓咨詢;
Ipsos;
Kantar;
首推麥肯錫。涉及行業非常廣泛,并且網站閱讀體驗很舒服。
在麥肯錫大中華區網站上可以看到,涉及的行業從銀行金融到醫藥制造再到人力資源,互聯網信息科技等等,非常廣泛。每一個類目里都有大量的干貨文章供你閱讀,一個下午時間你就能大概掌握一個行業的概況,是不是很神奇?
除了麥肯錫之外,其他的像貝恩咨詢,波士頓咨詢也都是權威老牌的咨詢公司,但是相對而言這他們更加專注于一些特定領域。波士頓咨詢和貝恩咨詢在快速消費品,奢侈品以及市場營銷方面的研究會比較多。就像埃森哲、IBM(沒錯IBM也做咨詢)專注于IT領域一樣。
貝恩咨詢
波士頓咨詢
講完了咨詢公司,市場調研公司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Ipsos(全球頂尖調研咨詢公司之一,擅長消費品,金融,IT和汽車領域)和Kantar(全球頂尖調研咨詢集團,旗下擁有眾多細分行業的調研機構)是我會首先去搜索的網站。
Ipsos
Kantar
這里我沒有放尼爾森,因為他們家的調研資料網絡上公開的比較少,很多需要付費下載。
當然你如果實在沒時間去研究一個行業或者領域,只是為了應付老師交差 or 填幾頁PPT里的數據 or 找一些資料給同學等等這樣的情況,這里隆重推薦你去下面這個網站:
www.199it.com
這個網站就是所有咨詢、調研網站信息的中介。在搜索框里輸入你想要的信息關鍵字,馬上就給你一打,很快很強大。
199it
以上就是我平時工作中找資料的渠道資源。如果這些渠道都找不到想要的信息,那么搜索引擎就更不靠譜了。但是如果你對百度依然有執念,那么這里還是推薦一個方法:
搜索關鍵字+PDF/PPT/DOC.
比如百度“中國化妝品 PDF”,就會得到如下結果,接下來一個個點進去看就行了:
..........02 摘閱和整理..........
講完了搜尋信息,接下來講第二部分,也就是找資料中最重要也是最花精力的一塊,摘閱和整理。
很多人以為找到資料以后就萬事大吉了,其實并非如此。如果你只是把網上找到的信息原封不動地貼在PPT里發給你的老師,對方聰明點一眼就能看出來你沒動過腦子。
因為你只是一個信息的搬運工,這種事情小學生都會做。你需要做的是一個“過濾器”,從海量的資料中提煉出精髓的觀點。如何做?歸納起來下面三點:
第一,找目錄
根據你找資料的目的,有針對性地去篩選內容。很多調研報告在開篇的時候都會有目錄,概括整個報告每個章節的內容。你找資料的目的越精準,越能快速地在海量信息中一眼抓住關鍵。
譬如下面這張報告目錄:
從目錄上就能看出整份報告的核心框架所在。
第5頁: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宏觀發展情況和趨勢
第11頁:中國互聯網用戶的行為研究
第19頁:著重研究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
第23頁:互聯網廣告的新機遇
倘若我的目的是研究中國互聯網用戶的行為變遷,那么拿到這份報告我會首先從第11頁開始看起,更加詳細的內容在接下來幾頁中我會去重點閱讀:
倘若我現在手上研究的是一個電商的項目,那么拿到這份報告我會首先從第19頁開始閱讀:
記住一點,研究報告的本質是工具,不是小說戲劇,所以沒有必要通篇讀完。當你拿到一份動輒幾十上百頁的資料時,根據你的目的有選擇性地從目錄開始進行掃視和摘閱,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消耗。
第二,看標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報告都有目錄這么貼心的設置。當我們拿到一份開篇就開始大量闡述研究結果的資料時,我們需要看標題。即每一頁報告那個字最大,最閃亮,最突出的一句或一段話。把這段話找出來就是這一頁內容的核心概要,這一頁其他所有的文字都是支撐這段論點的論據。
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和邏輯思維和寫PPT的方法很像?沒錯,所有的研究報告都遵從總分總的邏輯原則。最突出的那段話就是報告的觀點或者結論,當你沒有時間看報告全文的時候,這些觀點就是重要的摘錄對象。當你對觀點存在興趣或者疑問的時候,再去看剩余的分論點內容。
譬如下面這種文字茫茫多的報告,沒有時間的人只用看標題的文字:
找到每一頁最出挑的那段標題,就是這一頁的中心內容
除此之外,有的調研報告很貼心的把結論放在一起闡述,一般在報告中叫做“啟示”,“概要”,“規律”或者“Key findings”. 這是整篇報告最精華的部分,一定要重點看。
第三,做加工
找到了關鍵結論和觀點之后并沒有結束,因為到了這一步你依然只是在進行觀點的“搬運”,最后一步需要做的是把別人的觀點變成自己的觀點,也就是對觀點進行提煉和加工。這個是最考驗工作經驗和技巧的,也是最難的。我的心得是將你的實際情況和已找到的信息進行整合,排除重復和干擾,提煉出“為我所用”的精華。
什么意思?舉個例子。比如說我現在正在研究數字媒體對中國汽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生的影響,那么我用之前的方法找到一份調研報告,按照目錄和標題,我找到了對我有價值的重要信息,如下:
第一張圖:哪些媒體能夠引發汽車購買需求的產生?
第二張圖:不同媒體在汽車購買決策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力比重:
通過這兩張圖的信息,不難發現以下兩點:
1. 傳統大眾媒體依然在消費需求早期起到關鍵作用(第一張圖電視/雜志/戶外廣告占據比例均高于數字媒體)。
2. 數字媒體在購車消費需求深入的階段漸漸取代傳統大眾媒體,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渠道(第二張圖數字媒體的影響力比例遠高于電視/雜志/戶外媒體)。同時發現越到決策階段后期,線下經銷商的影響力比重越來越大。
以上是根據報告解讀出來的信息,從這兩點進而可以得到傳播策略的啟示:
在傳播早期,以大眾媒體為主,通過高舉高打的方式迅速抓住市場眼球;在傳播中期,以數字媒體為主,深耕品牌價值主張,深挖產品利益點,從感性和理性兩個角度開始逐漸影響消費決策;在傳播末期,發力線下經銷商營銷,無縫對接線上轉化過來的潛客流量,以卓越的產品體驗完成傳播閉環。
以上這段話才是你應該呈現在PPT里的觀點。這就叫“做加工”,將別人的信息整合,通過自己的消化解讀出不一樣的觀點。
再比如下面這張報告:
報告所傳遞的直觀信息:BAT三大巨頭已經在移動互聯網上形成了時間(流量)的壟斷(三家合計占據71%以上)。但這張圖背后揭示了一個什么事實?
中國互聯網領域已經逐漸由幾年前的“戰亂時代”變為“三國鼎立”,這和任何一個成熟發展行業的規律一樣:一旦出現占據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少數幾家巨頭時,就意味著寡頭壟斷時代的到來。未來這個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將依附于這三家巨頭的平臺之上,再去進行獨立APP開發的創業項目將很難生存。
這就是從別人的信息中,總結自己的觀點。那么如何培養這個技巧?
1)多問自己,這些信息揭示了一個什么規律或者事實?
2)多思考,造成這樣的規律或者事實的原因是什么?它們是否和過去我們認知的規則有什么共性或者不同?它們接下來又將導致什么結果?
3)回到原點,這些信息對我現在手上的問題有什么啟發,能幫我解決問題嗎?
這不是一個速成的技巧。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依然需要多加練習,還是那句話,踏實是最快的成長捷徑。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關于搜索資料的一些心得體會。最后貼心的把本文中列舉過的所有搜索資料的渠道整理如下,大家可以收藏在自己的網頁瀏覽器里: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麥肯錫咨詢:http://www.mckinsey.com.cn/
貝恩咨詢:http://www.bain.cn/
波士頓咨詢:http://www.bcg.com.cn
Ipsos:http://www.ipsos.com.cn/
Kantar:http://www.cn.kantar.com/
找報告萬能中介:http://www.199it.com/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良計(zhang_liangj),如需轉載,請聯系張良計
好文推薦: